top of page

Add a Title

logo.png
培育鑽石科普:從實驗室到珠寶的「科技奇蹟」

1.什麼是培育鑽石?

  • 本質相同:培育鑽石(Lab-Grown Diamond)的化學成分、晶體結構和物理性質與天然鑽石完全一致,均為純碳構成的立方晶體,擁有相同的硬度(莫氏硬度10)、折射率和色散效果。

  • 誕生方式:透過人工模擬天然鑽石在地幔中的高溫高壓環境(或化學氣相沉積技術),在實驗室中加速碳原子排列結晶,生成時間僅需數週至數月,而非自然界的數十億年。

2.兩種主流培育技術

  • HPHT(高溫高壓法)

  • 過程:將石墨碳源置於1400–1600°C、5–6 GPa(相當於地下150公里壓力)的環境中,透過金屬催化劑(如鐵、鎳)促使碳原子重結晶為鑽石。

  • 特點:擅長培育黃色/藍色鑽石(氮/硼雜質),裸石多呈立方體-八面體聚形,常見金屬包裹體。

  • CVD(化學氣相沉積法)

  • 過程:在真空反應爐中通入含碳氣體(如甲烷),透過微波等離子體將氣體分解,碳原子在鑽石籽晶片上層層沉積生長。

  • 特點:可產出高純度無色大克鑽石(Ⅱa型為主),晶體呈板狀,可能含石墨或非晶碳包裹體。生長速度較慢,但淨度更高。

3.培育鑽石 vs 天然鑽石:關鍵差異

3.png

注: 國際權威鑑定機構(IGI)的專業鑑定證書,明確標注「Laboratory-Grown」,並提供與天然鑽石相同的4C分級報告及註明生長方法(HPHT/CVD)。

4.應用場景的變革

  • 珠寶領域:2023年全球培育鑽石首飾市場份額已達18%,主打性價比(同品質價格低60–80%)和「零衝突」倫理優勢。

  • 工業用途:導熱性極佳,用於晶片散熱基板(熱導率2000 W/m·K,優於銅5倍);超硬切割工具(壽命延長3倍);未來量子電腦的高純度鑽石晶格可能成為量子位元載體。

5 市場趨勢與爭議

  • 增長數據:2022–2027年全球培育鑽石市場CAGR預計達19.3%,中國佔全球產能的56%(鄭州華晶、力量鑽石等龍頭企業)。

  • 環保爭議:培育1克拉鑽石能耗約250–750 kWh,雖無需採礦但依賴清潔能源;部分企業透過碳捕捉技術實現「負碳鑽石」(如Aether Diamonds每克拉消耗20噸CO₂)。

  • 消費認知:千禧一代購買意願比傳統鑽石高42%(De Beers調查),但收藏保值性仍存疑(二手市場折價率達70–90%)。

6.常見誤區解答

Q:培育鑽石是假鑽石嗎?
A:絕非仿品(如立方氧化鋯或莫桑石),是科學定義的「真鑽石」,需專業儀器(如光譜儀)才能鑑別來源。莫桑石(碳化矽)或立方氧化鋯才是仿鑽。

與天然鑽石的火彩、硬度(10 Mohs)完全一致。

Q:會隨時間變色或崩裂嗎?
A:物化性質穩定,與天然鑽石同樣永久保存,但若遭遇極端高溫(>700°C)可能石墨化。

Q:為何同級別培育鑽石價格差異大?
A:受技術成本 (CVD/HPHT, 兩種方法各有優劣,品質取決於技術而非方法)、顏色淨度(DEF色VS級溢價30%)及品牌溢價影響。

7.未來展望

  • 技術突破:奈米級缺陷控制技術可生產頂級IIa型鑽石(僅佔天然鑽石1%),用於高精度感測器。

  • 政策動態:美國FTC已禁止使用「天然」作為鑽石唯一定義,中國《培育鑽石分類》國標2023年實施,助推行業規範。

  • 總結:培育鑽石是科技與珠寶的跨界革命,在可持續發展和工業升級中扮演重要角色。消費者可按需選擇——追求稀缺性選天然,注重性價比和環保選培育。

bottom of page